中医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1-07-08     浏览次数:33437

1.历史沿革

1996年10月常州市中医医院组建成立了心脑血管科,神经内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病员日益增长的医疗要求,2004年10月神经内科从心脑血管科分出独立成科,2006年成为常州市中医重点专科,2010年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点,2016年成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科室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整合成多学科资源中医脑病诊疗一体化平台。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在本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部分诊疗技术在省内同行业达到领先地位。

2.科室规模

科室目前开放床位59张,下设门诊、病房、教研室、中医脑病实验室、GCP办公室、张元兴名医工作室等六个部分,门诊设头痛、眩晕、睡眠障碍3个专病门诊,年门诊量1.5万余人次,出院1800余人次。科室目前为中国卒中联盟成员单位,自2019年成立卒中中心以来,建立了规范的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配备了脑血管病防治的相关设备,神经介入团队目前常规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治疗、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介入治疗等介入手术,扩宽了科室发展空间。

3.人员情况

科室近年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技术团队,现有在职医生14人,其中主任中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后1名,医学硕士5名,江苏省级名中医1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3名,江苏省中医内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一名。

4.诊疗范围

脑梗死、后循环缺血、脑动脉硬化、血管性头痛、失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5.专科特色

根据专科疾病的诊治特点,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救治诊疗常规。同时经过科室筛选、专家论证,对一些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治疗效果明确有效的方剂,逐渐固定成方,形成系列化具有本科室特色的专科制剂。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成功的抢救了重症脑梗死、脑出血、各种脑病等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5%。在确保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中医中药参与率达到97%。在一些危急重症以及疑难杂症中,中医中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少病人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室立足于中医,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努力形成专科特色,开发研制了“安神糖浆”、“脉通口服液”、“血脉通颗粒”、“紫蝎止痛散”、“温中定眩汤”等专科制剂,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中西结合抢救中风急、危、重症,主张急性期中药汤剂当以“通腑泻下开窍”为先,应用加味“星蒌承气汤”直捣病巢,截断扭转、快速阻断疾病的发展,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伤残程度,降低了死亡率。

(2)治疗“顽固性头痛”主张“汤、散剂”结合,发作期应用“养血平肝汤”,发作间期应用“加味紫蝎散”巩固,并配合相应食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3)对于“眩晕症”,认为“无痰不作眩”——“痰饮”是真性眩晕发作的主要病机,主张以“温药和之”为大法,创制“温中定眩汤”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4)对于“失眠症”,认为常以肝郁为先导,渐次波及心、脾、肾、肺、胆等其它脏腑。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相侮、相乘的规律,彼此影响,最终导致阴阳失衡。治疗以舒肝为切入点,配合清心、温胆、运脾、肃肺、温肾、定神等法,燮理阴阳以达到五脏谐调、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

(5)对于“痿病”(神经系统急性变性病变),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古训,但又“尊古而不泥古”,治疗阳明不囿于补脾,而强调运脾,强调清胃温脾、升清降浊、斡旋中州,使湿浊祛、阴霾清,脾健运而恢复主肌肉的功能。

(6)治疗“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主张益气养血为先,补益肝肾为继,虫类搜剔贯穿始终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7)对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状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在各科的发病率及早期判断的方法,中西结合取效明显,使一些久治不愈、缠绵难去的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6.科研成果

近年来,科室在研国自然1项,江苏省中管局科技发展专项1项,完成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获常州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家专利6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学概要》,参编专著3部。

7.PI介绍

张元兴,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常州市卫生局百名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二届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常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州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州市中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州市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从医20余年来,潜心研习中西医理论,尤对《伤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探究。对中风及其后遗症、冠心病、高血压、震颤麻痹、老年性痴呆、顽固性头痛、神经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在中医学方面借鉴当代名医成功之路,重经典,重实践,坚持以中为主,中衷参西,中西结合的原则,把二者巧妙地融合,有机地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如在抢救治疗脑出血、脑梗死病人时,鉴于中风重症患者,急性期均有腑实内停,风火痰瘀上涌的病理机制,采用通腑泻火,涤痰祛瘀的方药内服同时,配合脱水降压等相关的西药明显缩短了病人昏迷的时间,降低了死亡率,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再如在各种心衰病人的抢救中,除了利用西医利尿、扩血管、强心等方法外,配合运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中药协同西药发挥救治作用。增加了正作用,减轻了副作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也不忘临床资料的积累,及临床科研攻关。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治疗心衰当以温阳益气为根本大法;治疗慢支当以温阳利水贯穿始终;治疗脑积水,在活血利水通窍的基础上,加入吴茱萸;治疗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当以益气养血为先,补益肝肾为继,熄风通络贯穿始终等观点,强调在西药运用的同时,注意西药对中医证型的影响,必须辨证看待,许多观点均总结撰写成论文发表于国家、省、市各级刊物上。在注重临床观察总结的同时,也能注重科研与实验室、现代仪器与设备的结合,做到既有临床数据,又有实验资料,更仔细更全面地认识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张元兴主持的省科技厅项目“心律安口服液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常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与他人合作的市科技局项目“椎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和椎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获常州市科技成果四等奖。科研项目《常州市地区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抑郁状态调查研究》已结题,等待验收;参与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家973课题《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瘀热”病因学研究》及南京脑病中心的市级课题《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最佳时间窗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三等功四次,卫生局嘉奖三次;获市优秀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2001年获市优秀中医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院名中医。2006年获江苏省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2020年被评为省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