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

发布时间:2021-07-15     浏览次数:28269

常州市中医医院  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院

刘产明  朱月琴

 

临方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特点,以及中药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进行“依方如法”操作的一种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中药制药技术。

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历史悠久,如“糯米炒川贝”、“酒浸百部”、“青蒿鲜者打汁冲”、“升麻蜜煎”、“白矾煅用”等等的临方炮制方法,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和《雷公炮炙论》等。之后它经历了隋、唐、宋、元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迎来了明、清、民国时期的成熟阶段。特别是以孟河医派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代表,将临方炮制技术推向了成熟,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术思想和技艺特色。如“九制香附”是一种具有孟河医派特色的炮制方法,这是一种复制法,先要取香附,将其捶碎如米大,然后再用中药照法进行制作。每次所用的中药不同,每次之间的次序又不可错乱,这样进行九制后,方能制作而成。

孟河医派费、马、巢、丁四大家,在临床治疗上皆秉承着“和法缓治”的理念,并在临证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孟河医派在临床上之所以有独到而确切的疗效,除了脉理精细,用药精当外,其独特的中药临方炮制技术也是其重要的原因。如“蛇胆陈皮”制法仅见孟河医家有应用。陈皮苦辛温,入肺、脾、胃三经;能止嗽定呕清痰,为理气和中之妙品。然陈皮苦燥性温,有伤津助热之虑。蛇胆则凉,苦微甘;入心,肝经;具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的功效。两者一温一凉,互补互制,清而不寒,温而不燥,共奏理气、化痰、清热、止咳之功。又如丹皮,有“酒拌蒸”、“酒炒”、“面裹煨熟”等制法,其中“酒拌蒸”、“面裹煨熟”的制法在现有的炮制规范中未见有收载。孟河医派认为,丹皮“酒拌蒸,产后要药,治骨蒸;面裹煨熟,厚大肠”。

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拌制或拌捣、炒制法、煅制法、蒸煮法、烘焙法、煨制法、制霜法、水飞法、取汁法、制露法、熬膏法、复制法和其他制法等10多种制法,并具有炮制方法多样、辅料独特和工艺讲究的三大特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临方炮制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方实践经验。孟河医派一贯倡导:临方炮制应“依方修合,则处处不可忽略;依法炮制,宜细心照法精制”,坚持追求“精制纯正”的境界,即要达到药性纯正和药效精准的高质量中药饮片,达到贴近临证用药需求、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提升临床疗效的目的。

在早期,孟河医派主要以前店行医、配方,后店进行加工炮制,将炮制技艺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传授,这种传承与传播方式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1956年,常州市中医医院建院。在建院之初,开办了“中药加工场”,在孟河医派传承人和老药工的指导下,经过代代相传,临方炮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临方炮制技术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中医临床为主的,主要传承了临方炮制的临床用药技术;二是以药工、中药师为主的,主要传承了临方炮制的操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传承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不仅承载着宝贵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而且也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炮制技艺既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拥有的原创的知识产权。在临床上,许多有其独特治疗效果的中药炮制品,还蕴藏着极其深奥的科学价值。

“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现为江苏省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华传统医药文化蕴藏着祖先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去好好保护、传承和研究。我们应该珍视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价值,努力加以发掘,造福世代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