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养生正当时!冬病夏治+针药结合,适合哪些人?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次数:33

    三伏将至,正是“冬病夏治”关键期!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最旺,借助“针药结合”疗法,可事半功倍,驱寒固本,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一、“冬病夏治”的历史渊源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理念。冬天容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比如哮喘、关节痛),多因体内阳气不足、寒邪深伏。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腠理开泄,此时借天时之利,通过温阳药物内服或外治(如三伏贴、艾灸、针灸等),能更有效地振奋阳气、驱散内伏寒邪,预防或减轻冬季发病。

    二、适合“夏治”的四类“冬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到秋冬就反复发作? 夏季是养肺黄金期!先针灸疏通经络气血,再敷三伏贴,让药物吸收更好,有效减少冬季发作次数。

    2、痛症疾病

    颈肩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遇冷就加重?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夏季人体气血相对旺盛,腠理开泄,是防治此类疾病的好时机。比如肩周炎患者,针刺肩髃、曲池穴后立即贴敷,药物借针孔微通道深入肌层。这种"针药并举"疗法,能缓解冬季疼痛。

    3、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多与女性体质虚寒有关,也属“冬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搭配三伏贴、艾灸、穴位埋线等方法,从内到外补足阳气,让秋冬少受 “寒邪” 困扰。

    4、消化系统疾病

    “十个胃病九个寒”,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多因贪凉吃冷导致脾胃虚寒。夏天针灸特定穴位,配合三伏贴、火龙灸等治疗,能帮脾胃“回温”,恢复消化功能,增强体质,减轻寒冷季节发病。

    三、具体疗法

    1、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并配合温针、电针等,激发经气,调和气血和脏腑功能,改善冬季易发病症。

    2、艾灸疗法

    利用艾条熏灸关元、足三里等穴,温经通络,补益阳气,祛除深伏寒湿。

    3、三伏贴

    将温阳药物制成药膏贴敷特定穴位,借夏日阳气驱散体内寒邪。

    三伏天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海鲜、牛羊肉等发物。

2、贴敷期间别贪凉!空调别开太低,避免冷水浴。

3、贴敷后不宜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