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简介
申春悌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于2018年8月获国家立项,申春悌老师于2018年8月3日组建工作室,宣布工作室负责人及工作室成员,解读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内容和要求,讨论工作室具体实施方案。同年12月16日于费伯雄故居寻根问祖(见图),“传承孟河精粹、培养新生人才”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工作室坚持以培养中医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年轻中医师骨干为目标,一是通过整理孟河医派费家传承系列经典名方,挖掘临诊组方规律,提炼总结学术传承特点;二是对申春悌教授“病-证-型-治”临界辨证诊治法进行研究,提炼其临证思辨特点和科学内涵;三是深入推进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通过“走出去”和“带进来”相结合,“倡方证”和“自临诊”相结合,“面授学”和“群体教”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大力培养运用中医技能治病的德才兼备优秀人才,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
在常州市卫健委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目前工作室硬件条件建设已基本完成到位,工作室继承人员收集整理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原始资料种类丰富,已整理形成了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5个优势病种的病-证-型结合诊疗方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出版学术经验著作3本,主持2项省中医药局科技专项课题。工作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培养了多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及1位博士研究生和3位硕士研究生。同时,工作室面向全国开放,长期接受外院进修医师研修学习,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有25位外单位医师加入工作室培养学习中,同时每月接受规培生1-2名。工作室成员每月围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开展交流研讨、病案讨论、医案评价、中医科研方法研讨等活动,协办了1次大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主办1次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此外,为充分发挥传承工作室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工作室先后成立武进区中医院基层工作站、薛家镇卫生院基层工作站2个下属工作站,由申春悌教授及工作室主任定期对其临床和学术工作进行指导交流,推广孟河医派学术思想。
在全体传承工作室团队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努力下,工作室超额完成了项目建设方案的各项具体要求。
二、名中医简介
申春悌,女,1949年2月出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农工党员,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江苏省名中医。1968年起先后师从王肯堂后裔王莲荪、儒林妇科名家马步云学习中医,197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进入常州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期间长期跟随孟河医派费氏后世传人徐迪华教授,深得费氏治病精髓。
历任世界中医联合会临床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临床数据监查工作委员会会长;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常州市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常州市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科技部中医药科技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药品监督局新药审评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评审专家,兼任山东省、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评审专家。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
申春悌教授为江苏省中药剂型改革定向科研学科基地负责人,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主持国家、部、省、市级项目20余项,获省、市成果奖19项次;获新药证书1项、新药临床批件2项,专利6项。刊登杂志论文140篇,编写专著5本。其中《中医中风先兆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证候学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血液流变学疗法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中风病高危因素的观察》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风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肥儿消化散的研究》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脏腑辩证研究》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香通片的研制》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临床新药证书;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证的应用基础研究》国家验收A级。参与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证候规范与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子课题《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的研究》通过国家验收。为2018年11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2019年09月1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行业标准《中医药临床研究数据监查技术规范》的组织者、项目完成者和主要执笔者。2019年出版编著《临界辨证诊治法---孟河医派徐迪华证“临界状态”理论传承与发展》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2020年出版《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理论与实践》,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参与张伯礼院士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药第三版》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内科病证分支(第三版网络版)》于2021年7月27日完整上线。
申春悌教授学术思想:一、精血同源论:八十年代,提出中医肾虚和红细胞刚性相关的假说。通过研究,证实了肾虚证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或丧失,红细胞变形能力损伤是引起“肾虚证”的主要原因,佐证了关于“肾藏精,精血同源”理论学说的临床意义。“有诸于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损伤会出现“形之以外”的肾精衰退表现,红细胞变形能力是肾精的物质基础之一。提出对于肾虚证的治疗,除传统的补肾调阴阳外,同时应给予补气化瘀之品; 二、病证动态结构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证的运用基础研究》到973计划“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要素的研究”,在传统辨证理论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入手,吸纳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引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到中医辨证研究中,致力解决现代医学疾病和中医证候分类之间的关系,对证候与证候之间的相关关系,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认为疾病与证候之间是一种复杂动态的结构关系。三、传承孟河医派,创临界辨证,提出了病-证-型-治的临界辨证诊疗新模式,并运用于临床。该模式中“病”是指具有明确现代医学诊断依据的西医疾病,“证”即基础证,“型”是指在基础证上引申出的、具有自身特异性指标的“分型”。通过建立慢性支气管炎“临界辨证”诊断的具体证型分类指标,并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病-证-型”临界诊断模式的临床一致性检测试验研究,认为其具有中医临床普适性。
申春悌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虽年逾古稀,仍坚持每日门诊,年诊治8000余人次,而且定期进病房查房。带徒教授,笔耕不辍,先后培养医学硕士、博士和中医继承人40余人。
2009年5月12日 王永炎院士颁发中医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2012年12月1日 张伯礼院士颁发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内科学聘书
2010年12月8日 为弟子现场传授临床诊疗经验
2019年 医师节师生同乐
三、工作室负责人简介
1.工作室主任—陆炜青
陆炜青,男,1971年2月出生,1994年6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同年8月进入常州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诊治工作,1996年起以肺病科为主,目前任肺病科副主任,江苏省康复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1999年3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进修6个月,2008年3月至次年3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进修一年。2003年起师从省名中医申春悌教授,先后完成市级、省级、国家级师带徒工作,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人,申春悌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主任,先后主持完成两项省中管局课题,参与1项国家支撑项目,撰写论文10余篇。2020年曾参加援鄂医疗救治工作。
2.工作室副主任—沈春锋
沈春锋,男,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现为申春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胃食管反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
长期致力于中医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病证结合”方法学研究以及孟河医派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擅长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恶性肿瘤等肺系疾病以及内科杂病。作为工作室负责人之一,立足于“传承孟河精粹、创新名医特色”,积极开展孟河医派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通过整理孟河医派传承系列经典名方,提炼临诊组方规律和学术传承特点,提高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先后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和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专项一项,发表论文11篇,参编著作1部。
3.工作室副主任—梅文星
梅文星,男,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中医师,工作室副主任,肺病科副主任,感染性疾病科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江苏省感染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癌、气管镜介入学组成员。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近18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呼吸科疾病。曾在上海中山医院肺科进修半年,先后完成省级名老中医师承工作及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承申春悌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篇,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参与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科研1项,目前主持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科研项目1项。熟练掌握气管镜、无创呼吸机加高流量氧疗、床边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多次参与ICU重症病人抢救,临床上善于应用温病方药如升降散等参与急重症感染呼吸衰竭抢救。
四、团队成员简介
1.工作室专职秘书—庄鑫
庄鑫,女,202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住院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申春悌教授,工作室专职秘书,主要从事肺脏病临床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编著作1部,参与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慢性咳嗽、慢支、慢阻肺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2.工作室培养对象—梅伟英
梅伟英,女,200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肺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获评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带教老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完成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2项,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参与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3项。第三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批常州市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慢性咳嗽、肺癌、慢支肺气肿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3.工作室培养对象—张红霞
张红霞,女,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肺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师承申春悌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等呼吸科疾病及内科杂病如失眠,更年期等,特别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哮喘,鼻炎方面有独特的造诣。以第二负责人身份参与省中管局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
4.工作室培养对象、武进基层工作站负责人—高斌
高斌,男,武进中医医院肺病科副主任,申春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武进中医医院基层工作站负责人,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于省级名中医、孟河医派传人申春悌教授。曾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呼吸介入。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胸腔积液、气胸等呼吸系统常见病。擅长运用支气管镜诊断各种不明原因咯血、肺部肿块;运用内科胸腔镜对各种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诊断。
5.工作室培养对象、薛家基层工作站负责人—沈萍
沈萍,女,200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头痛、心悸等和妇科的更年期综合症、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疾病,两次获得常州市新北区卫生局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余篇,第二批常州市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培养对象,孟河医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申春悌教授薛家工作站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月经不调。
6.工作室培养对象—张艳
张艳,女,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研究员、主治中医师。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委员。多年来师从名老中医张志坚、申春悌、张福产、倪爱德等,系孟河医派传人。2019年被常州市卫健委确定为“常州市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培养工程”对象,加入申春悌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系统学习孟河医派学术经验。今年以来,为医院艾滋病科引入中医治疗,将孟河医派的学术特色和治疗技艺运用于艾滋病合并的各类并发症、艾滋病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显著。
7.工作室培养对象—陈菊华
陈菊华,女,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天,使驿站常州市中医医院联络人,2018年09月-2019年03月至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9年08月-2019年11月完成CBT培训课程。第三批常州市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工程培养对象,长期从事脑病科临床一线工作,对失眠、头痛、焦虑抑郁障碍及眩晕、中风及其后遗症、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有较好疗效。
8.工作室培养对象—邹丹
邹丹,女,201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住院中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肺病科临床、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作为编委出版著作1本,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参与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3项。主要研究方向:慢性咳嗽、肺癌、慢支肺气肿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9.工作室培养对象—徐晓晶
徐晓晶,女,201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申春悌教授,2020年常州市卫生健康青苗人才。主要从事呼吸科临床与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参编著作1部,承担市卫计委科技项目2项,参与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五、工作室主要活动
系列活动1:传承工作室启动会.pdf
系列活动2:申春悌:追“孟”路上永葆赤子情怀.pdf
系列活动3:孟河医派在守正创新中谋发展.pdf
系列活动4:2020年申春悌教授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经验学习班.pdf
系列活动5: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年度考核纪实.pdf
系列活动6:中医特色流派专题报道.pdf
系列活动7:申春悌教授教学查房实录.pdf
系列活动8:健康常州专题报道.pdf